医疗官司如何打二审?

2015-02-25

按照我国诉讼法的规定,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。

在二审过程中,仍然是按照法律对处理纠纷案件的一般思路进行。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!因此,二审法院也是审查案件事实,在可以认定的法律事实的基础上对适用法律进行审查。与一审法院审理程序不同的是,二审法院是对一审法院的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,而不完全是重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。也就是说,二审法院更多的是审查一审法院是否存在问题,是否需要“修改审判”结果!如果存在问题的,就是认定事实不清和适用法律错误。如果存在这样的问题的,二审法院就存在重新审判的问题。

  1、二审的方式

在审判方式上一审和二审的差异巨大。按照诉讼法的规定,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,应当组成合议庭,开庭审理。经过阅卷和调查,询问当事人,在事实核对清楚后,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,也可以径行判决、裁定。

也就是说,二审法院的审理可以是开庭审理,也可以是直接下发判决。如何选择审理方式,由法官决定。从法律诉讼实践的情况看,上诉状的撰写是影响法官决定的主要原因,如果上诉状中撰写的内容没有引起法官的足够注意,法官有充分的理由认为,原审法院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是足够准确的,就可以不开庭审理。因此,在这里再次建议,患者及其家属上诉状由代理律师撰写为宜。

因为,二审上诉是针对一审判决书撰写的,并且要确实找到一审判决书中存在的问题,因此,对于上诉状的撰写要求较高,并且要“言之有理”。空泛的讲不服一审判决是不会引起法官的足够重视的。

按照我国诉讼法的规定,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,可以在本院进行,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。该规定是对上诉审理的灵活规定。在医疗纠纷诉讼实践中,是很少见到的。如果患者及其家属见到的这样的情况也不要感到意外。

2、二审法院的处理

  患者及其家属,上诉到二审法院,法院会做出怎样的处理呢?按照我国诉讼法的规定,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,经过审理,按照下列情形,分别处理:
  (一)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,适用法律正确的,判决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决;
  (二)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,依法改判;
  (三)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,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,证据不足,裁定撤销原判决,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,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;

(四)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,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,裁定撤销原判决,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。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、裁定,可以上诉。

从法律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,二审法院在处理上诉案件时也是分别情况,具体处理的。由于认定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前提和基础,因此,如果是认定事实错误的一般是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;如果是认定事实清楚,仅仅是适用法律错误的,则问题“相对简单”,二审法院直接改判就可以了。通常情况下,二审法院直接查清事实后改判的情况较少,发回重审的情况较多。因为,一审法院是被告医疗机构或者侵权行为所在地,更有利于事实的查清。


阅读119
分享